摘要:8月18日,库存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的高企山西华茂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俊峰依然对前几天的新疆之行耿耿于怀。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吴丽华 北京报道 8月18日,需求新棉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的萎缩无人山西华茂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俊峰依然对前几天的新疆之行耿耿于怀。
谢俊峰告诉记者,上市新疆之行主要是接单参加“2011新疆棉花形势分析会暨购销洽谈会”,结果本来是库存带着任务去的他有些失望。
新棉上市之际,高企他本来打算在洽购会上联系企业,需求新棉签订今年的萎缩无人供应合同。没想到他5000至10000吨的上市棉花订单,竟然成为烫手的接单山芋无人敢接。
谢俊峰告诉记者,库存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高企是需求新棉因为他的观点和业内绝大多数人不太相同。
记者了解到,目前棉纺行业内,主流观点不太看好即将上市的新棉销路和价格走势,所以在日前召开的新疆棉花洽谈会上,即使出现谢俊峰这样的大买家,也没有企业敢接订单。
新疆沙湾县天鹰棉花产业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刘霞则告诉记者,购销双方都不太看好棉花上市后的行情,所以企业比较谨慎,一般要等到进一步看清形势后再做决定。
满眼利空
采访一开始,谢俊峰就告诉记者,要发表一个另类的观点,即坚定看多今年的棉花市场。谢俊峰表示,之所以另类,是因为这一市场被业内一致看空,他根本找不到志同道合者。
这种说法在刘霞那里得到了验证,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刘霞坦承,“市场不太乐观。”
“我们公司还有近万吨棉花没有找到买家,亏损已成定局。今年我们不会再像去年那样盲目收购。”阿克苏一家棉业公司的负责人说,目前还没有和纺织企业联系,现在只是在了解棉花价格走势和国家有关政策。
河北一家纺织企业的采购经理则告诉本报记者,他现在主要是了解行业的情况,并不急于采购。他告诉记者,由于订单减少,加上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纺织行业大多生存比较困难,棉花的下游需求减少,这种情况下,他并不看好今年的新棉销路。
棉花贸易商、纺织企业、期货分析师一致看空之下,作为少数的看多者,谢俊峰开出的订单新疆的棉业公司竟无人敢接。
而这种情况在往年颇为少见,刘霞也告诉记者,作为开在棉花主产区主营收购和初加工的棉业公司,往年的这个时候的棉花洽谈会都会确定一部分订单,而今年到现在几乎还没有成功签订任何意向合同。
“购销双方都不太看好棉花上市后的行情,所以我们也比较谨慎,要看看再说。”刘霞表示。
河南省南阳市万达棉业有限公司业务经理余刚分析,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棉价坐上“过山车”,很多涉棉企业亏损严重。目前涉棉企业收购棉花的意愿处于最低点,所以都不想洽谈购销业务。
中国棉花信息网调查显示,7月份绝大多数的棉花企业销售皮棉都比较困难,加上贷款到期,企业还款压力增加,纺织企业频频杀价采购,使本就低迷的棉价雪上加霜。
其中山东某大型纺织企业月内降价4次,429级棉价下调为19500元/吨,跌到了国家收储价以下,棉花企业为更快回笼资金,积极加入了拼价“大军”。
中国棉花信息网的调查显示,7月份亏本销售的企业占到了58%,较上月增加3个百分点;保本无利的企业占24%。调查显示,认为棉花市场后市下跌的企业占50%;认为平稳的占到19%;认为不好说的企业占18%。
纺织行业压力倒逼
来自产业链下游的压力,无疑是上游棉企经营困难、棉花销路不被看好的重要原因。
河北一家纺织企业的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受服装行业不景气等因素影响,公司处于半生产状态,库存棉花还可以用三四个月,现在当务之急是加大产品销售,降低棉花库存。
在纺织大省山东,企业生存同样困难。“开工赔,不开工也赔,利润都不及贷款利息。”昌邑市石埠纺织协会会长、昌邑市东盛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启胜无奈的一句话,形象描述了如今山东纺企遭遇的尴尬。
“公司现在有几千万元的信用社贷款,利息到了10%以上。考虑到贷款利息和用工问题,不敢停工,近来开工率保持在50%-60%。”韩启胜说。
中国棉花信息网7月份纺织企业调查报告则指出,目前纺织行业竞争残酷,一些小厂已经退出,占比最大的中型纺织企业正在使出浑身的解数,以防被淘汰出局。
金石期货棉花研究员于丽娟分析,自3、4月份以来,我国棉花下游消费疲软已经开始凸显。用工成本高企、人民币汇率走高、订单流失等因素,导致我国纺企开工率不足,棉花需求下降,棉价不断下跌。
再从库存来看,截至7月底,我国棉花商业库存还剩余135万吨,高于去年同期120万吨,而135万吨的棉花库存足够纺织企业用到一个月后新棉上市。
刘霞则告诉记者,由于去年以来棉价大幅上涨,不少棉纺企业停产,纺织企业加大化纤原料用量。据她所知,一些企业原来八二占比的棉花和化纤原料比重,已经变成二八。据此判断,在即将到来的新棉上市季节,下游消费很难增加,棉花价格和销路都很难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