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后三峡工程 1000亿十年治理?

摘要:5月18日召开的后峡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工程要求“妥善处理三峡蓄水不利影响”。亿年会上称,治理三峡工程在移民、后峡生态、工程地质灾害方面有亟待解决的亿年问题,对长江中下游的治理航运、灌溉、后峡供水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工程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杨仕省  高永梅  北京重庆报道

争议三峡隐患摆上了桌面。亿年

5月18日召开的治理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后峡要求“妥善处理三峡蓄水不利影响”。工程会上称,亿年三峡工程在移民、生态、地质灾害方面有亟待解决的问题,对长江中下游的航运、灌溉、供水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修水坝是为了发电,发电的功用包括了抗旱,抗旱需要修水坝,此逻辑俨然是生生不息。尽管一些争议并非论断,但本报获悉,这个造价1800亿元的三峡工程“发挥巨大综合效益”仍被官方肯定。

新增抗旱功能

    大旱、补水,三峡工程在质疑中前行。 

   5月25日,长江水利委员会防汛抗旱办公室副巡视员王井泉承认,“三峡初步设计没考虑抗旱功能,其主要三大功能是防洪、发电及航运肩负,为抗旱补水还是首次”。

   根据三峡初步设计,近几年三峡库水位一直维持在155米以上,而三峡工程从去年11月底就开始向中下游地区补水,目前下泄流量在1.1万立方米/秒至1.2万立方米/秒,截至5月26日坝前水位已从最高175米高程下降至152.44米,也可以说是超常规。 

    同时,长江水利委员会发布的水文监测数据显示,连日来,三峡大坝下游宜昌、沙市、城陵矶、九江、湖口等观测站水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面对长江中下游大旱,三峡水库5月7日启动了今年首次紧急抗旱调度。三峡工程主要设计者、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守仁介绍说,抗旱功能是三峡水利枢纽新增的一个功能,“当初设计只有防洪、发电、航运和供水功能。”

    按国家防总调度,自5月20日三峡水库增大下泄流量为中下游实施抗旱补水以来,水位6天内连续下降了2米。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认为,三峡水库可以实现补水和抗旱的功能,只是此前忽略罢了。

“三峡现已全部释放大坝下游,用于抬升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以缓解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抗旱紧张和沿江城乡供水、灌溉压力。”三峡水库枢纽梯级调度通信中心副总工程师赵云发表示。

立项前即有争议的三峡工程在建成后依然一再被外界“误读”。近年,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旱涝灾害等都被指三峡有关。  

直面后续问题 

“移民安置和环境保护是重点。”对于三峡的后续问题,多位能源专家接受本报记者咨询时表达类似观点,认为此次出台的《三峡后续工作规划》针对三峡工程完工后的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问题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

按照规划,到2020年,移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达到湖北省、重庆市同期平均水平,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库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交通、水利及城镇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移民安置区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三峡水电站,在我国水电行业中,尤为重要。据了解,电力大多被输往华南、华东地区,有效地缓解他们的电力需求,年发电量约1000亿度,约占全国年发电总量的3%。 

湖北省有关官员透露,自三峡修建后,目前其下游已有1000余座水库水位跌至“死水位”以下,长江下游部分省份也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干旱。 

不仅如此,随着经济增长,航货运量也在快速。专家预测,2011年单向通航货运量将是6000万吨,而2010年的仅为4000万吨。

重庆市移民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移民安置人口的增加,还受到了外迁政策调整、人口增长率突破规划指标、对移民资格管理控制不严等因素的影响。“除移民总量增加之外,还出现部分移民在迁建新址建房困难”。该负责人说。

重庆为此正在酝酿生态移民规划,其内容大致是以梯度转移,以市场化为导向,将3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相结合。“围绕生态环境和移民两大问题,至今仍然是库区的重要问题。”郑守仁强调。

“对三峡工程一系列后续环保问题的披露,目的就是让水电企业避免今后出现类似的问题。”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作为全国地质灾害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三峡库区隐患点达10792处,而在三峡库区后续问题上,围绕生态环境和移民两大问题,中

央为此专门作出过重要提示。

十年治理计划? 

尽管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开始全面发挥,但移民、生态、地质灾害等问题也随之浮出。

有外电称,三峡大坝正在对环境、人口和地质构成严重的威胁。从2009年开始,中国可能不得不宣布在2020年之前,将出资1000亿元处理三峡所造成的问题:其中包括水的质量问题,长江上游积累的许多垃圾;还有水库周围的泥石流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140万背井离乡

的居民又产生出新的社会问题;最后一个严重的问题便是下游在干旱季节缺水也愈演愈烈。 

针对三峡水电站上述问题,《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可谓是应运而出,中央在解决办法上用的措辞是“妥善处理”。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高建国的评价是,对三峡问题的反思处理,并非要推倒重来。

关于三峡工程,河流研究学者、独立地质学家杨勇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杨勇认为,旱涝灾害交替发生,是一种常态。“即使没有三峡大坝,长江中下游遭遇今年这样高温少雨的极端天气,旱情也一样会出现”。

“三峡大坝已经建成,而现行的运行机制是否科学合理,三峡工程在应对极端天气和调配水资源等方面怎样发挥更大作用,才是我们迫切面对的问题。”杨勇说。而针对三峡蓄水减少将直接影响三峡工程发电效益的问题时,杨勇认为,长期以来,我国江河开发的主要功

能就是为发电服务,在水量调配、水资源合理利用方面并没发挥很大作用。

“三峡工程在尽量最大化的保证发电效益的同时,也应在应对极端气候和灾害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以适应长江中下游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杨勇表示,这种以综合效益为发展目标的工程,才是利国利民的。

    对三峡工程,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近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今后若干年,应在如何进一步发挥三峡水库的调节功能,使长江流域上、中、下游水资源调配更加合理”。                         

至于重庆今年多次出现气候异常现象,重庆市气象局局长王银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峡工程从内陆来讲是比较大的一个水体,但是相对全球来讲是一个很小的水体,真正能左右大气变化的是海洋。”王银民承认,三峡水库对库区周围的天气、温度,肯定会有一定

影响,但这个影响的范围非常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