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明友!到”“到!声生” “沙友柱!到”“到!声生” “曹亮!到”“到!声生” …… 在66220部队——“济南第一团”的到战旗广场上,代表部队荣誉的声生战旗随风飘扬,一场激动人心的到点名仪式正在举行。 一声声“到”,声生声音洪亮,到铿锵有力。声生被呼点到姓名的到6位军人,有光荣的声生老兵,有退役的到士兵,还有现役的战士。他们被喊到名字时的第一反应,就是高声喊“到”。 一声“到”,一生到。这声“到”,是中国军人成为战士的第一天,就学会的一个字。这个字,极简单、极快速、极有力,只要一声令下,身穿戎装的他们是人民子弟兵,总会冲锋在前、奋勇当先、势不可挡、永不言退,时刻站在祖国面前! 一声“到”,一生到。这声“到”,是中国军人的一生记忆,刻入骨子、融入血液里的一个字。这个字,是庄重承诺、精神支柱、毕生信仰,只要一声令下,脱去戎装的他们是“若有战,召必回”,保持军人本色、坚定使命、永不褪色,为人民,到永远! 八一建军节前夕,“济南第一团”迎来了4位特殊的“兵”:最美退役军人、九旬老兵严明友,对越自卫反击战参战老兵窦德清,“兵支书”沙友柱,“兵校长”李京。 他们重返军营,重温军旅生活,感受部队变化,用自己的故事、经历,去激励新一代青年官兵。 戎装虽卸,军魂犹存 “九旬老兵”严明友:用歌声铭记初心 “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94岁的严明友走进军营,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唱起了《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这首歌。 满头银发、身材瘦小的严明友,思维清晰、健步如飞。13岁成为一名新四军战士,因为年龄小,入部队后直接被安排到文工团,从此走进了音乐的世界。1943年由于新四军实施精兵简政,年纪尚幼的严明友离队回家继续读书,却始终没有放弃从军志向。1948年,他再次入伍,成为一名文化教员,直到1952年复员回乡。 严明友回忆说,自己两次入伍、3年多的部队时光虽然短暂,但是学习到的东西却受益一生,“艰苦奋斗、牺牲奉献是革命精神,我们要为无产阶级奋斗到底,这是每一名军人都要做到的。” 即便脱掉了军装,但时刻用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记者同志,你们不坐,我也不坐,我和你们一起站着。”在66220部队门口办理相关手续时,记者特意找来一个小木凳,希望让严明友坐下歇歇,可他却直接予以拒绝。 复员后,严明友一直在乡村小学当音乐教师。“教孩子唱歌是很愉快的事,再苦再累也觉得甜。”严明友退休后,没有选择颐养天年,而是继续扎根乡村,义务为多所乡村学校的学生教授音乐,不要一分钱报酬。 扎根乡村从教70载,九旬老兵严明友坚持用初心守护革命理想,用无私谱写人间大爱,用坚守高擎信仰之火,用音乐为乡村学校注入梦之甘泉。 “参战老兵”窦德清:不忘战争艰苦,方知和平不易 身着一件军绿色汗衫的窦德清,留着板寸发型,皮肤黝黑,时刻保持着昂首挺胸的军人仪态。“窦老特别珍惜这件纪念衫,只有在正式场合才拿出来穿。”陪窦德清一起进营房的滁州市光荣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这件珍贵的参战汗衫上,印着“自卫反击 保卫边疆”八个大字、“参战老兵”四个小字,中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左袖上印着鲜红的国旗。 提起对越自卫反击战,窦德清的思绪一下就飞回到40多年前。“打仗时你代表的是中国军人,不要给我们中国军人丢脸。”窦德清在赶赴战场前,当时所在军团的司令员所说的这句话,让他印象深刻、至今铭记。 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了。20岁出头的窦德清和战友们一起来到了中越边境。真实的战场远比电影中的画面更加残酷。提及战场上的枪林弹雨、人员伤亡时,他说,三天没有饭吃、皮肤成片溃烂都是小事,“至少我们还活着,可是我的一些战友在高巴岭等战役中英勇牺牲了。”说着说着,窦德清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从战火中走过的窦德清,特别珍惜当前和平年代的生活,“强国必先强军。只有国家繁荣富强了,才能建设更为强大的人民军队,才能更好地保卫国家和人民。”窦德清对现役军人说,国际形势纷繁复杂,希望部队里的每一名战士永远跟着党走,训练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 扎根在基层,退伍不褪色 “兵支书”沙友柱:当好振兴乡村的领头兵 再次回到营房,听着军靴的沉稳脚步声、整齐划一的口号声,南谯区民族村章广镇孟洼村党支部书记、退役军人沙友柱仿佛回到了多年前,军人时代的记忆瞬间被唤醒了。 “坚持,是在部队里学到的最珍贵的一种精神。”沙友柱告诉记者,4年的军旅生涯,培养了他敢打敢拼、永不畏难的军人品质。脱下军装,军人本色不变。毅然辞去企业高管职务,返回老家,扎根山村,发展特色产业、带领村民致富、建设美丽乡村,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成了乡村振兴路上的“领头雁”。 “在基层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时,我都会告诉自己,我是一名军人,一定要坚持。”沙友柱坚定说,乡村振兴是一条很长的路,作为一名“兵支书”,他一定会坚定地往前走,带着村民共同致富、振兴乡村。 “兵校长”李京:此生无悔入军营 “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回家了。”步入66220部队的大门,南谯区锦绣湖社区党委书记、滁州四小“兵校长”李京说。在宿舍区,看到一排排整齐排列的床铺、整洁干净的被褥,他忍不住上前摸了摸方方正正的“豆腐块”。 回忆起自己两年的军旅生涯,李京说:“部队培养了我吃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直至现在,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我都会秉持这种精神。”作为小学的“兵校长”,他在校园里给学生们上国防教育课,让少年儿童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党爱国爱军情怀。作为一名父亲,他从小就给孩子灌输爱国思想、卫国情怀,“我儿子在幼儿园里,一听到国歌就会立正敬礼。”他说,人们常说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但是在他心里“此生无悔入军营”。 一声“到”,一生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到来之际让我们向守护人民岁月静好、捍卫祖国山河的最可爱的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