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照明企业对“互联网+”产生六大误解

建材网】当“互联网+”成为国策时,互联网+照明企业知道不做“互联网+”不行了。照明然而,企业当真做起来,对产却面临着对“互联网+”的误解天然恐惧。既然恐惧,互联网+那么一定激活人类天然的照明防卫意识,所以,企业许多照明企业的对产“互联网+”多数是在防卫心理下的保守做法。
  保守做法,误解不是互联网+收益较大化,而是照明损失较小化。
  何以恐惧?企业
  照明企业在面对“互联网+”,是对产有包袱的。这个包袱就是误解存量。互联网没做起来,别把传统路子也丢了。这是恐惧“互联网+”对传统的冲击。照明企业为什么会有对“互联网+”的恐惧?因为那些互联网大佬的忽悠,造成了社会对互联网的错误认知。
  照明企业对“互联网+”产生六大误解
  “互联网是去中间化的”,这个认知让照明企业恐惧。
  照明企业是靠经销商与消费者建立联系的,如果互联网是去中间化的,那么“互联网+”就意味着传统销售体系会受冲击,甚至解体,而这必然遭到中间商的抵制。因此,面对去中间化,照明企业是恐惧的。
  “互联网会扰乱价格体系”,这是照明企业对互联网的又一固化的认知。
  既然互联网意味着低价,那么必然扰乱价格体系,也意味着利润空间的压缩。而且,价格一旦降下来,涨价就几乎不可能了。
  “互联网就意味着烧钱”,这还是对互联网的错误认知。
  互联网的信息,总是与风投、烧钱等相关联的。尽管这不是全部,但对于那些对互联网知之甚少的人而言,这就是全部。那些没有融资能力,烧不起钱的人,当然会恐惧。
  “互联网是不那么靠谱的事”,一个idea就能融资。对于那些扎扎实实做事的照明人来说,多少有些不靠谱。
  “互联网意味着颠覆和迭代”,颠覆的事,或许还好理解。对于迭代,很多人难以理解。难以理解,就有恐惧。
  “电商一定是线上交易”,却不知道只要利用互联网,甚至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推广、传播和营销,都可以是电商。
  因为恐惧,所以隔离
  面对恐惧,本能的反应是逃避。然而,“互联网+”已经成为国策,逃避得了吗?既然逃避不了,只有隔离。笔者专门起了个名词:互联网隔离。照明企业把互联网像病毒一样隔离开,避免传染。
  互联网与传统怎么隔离?就是传统与互联网是两套体系,各做各的。比如,另起炉灶,另组一个班子,让你们折腾互联网吧,只要不影响原有的销售体系就行。折腾得好,就加大投入;折腾得不行,随时刹车。
  这是拿传统模式与互联网模式竞争,既然是两支队伍,就意味着传统照明的优势很难嫁接,也意味着要与纯互联网企业竞争,这当然是拿劣势与别人的优势竞争。
  在“互联网+”还没有成为国策时,照明企业做电商,比如进驻天猫,基本上采取的是这种做法。对多数照明企业,这只是应景的做法,因为电商部分毕竟很小。
  然而“互联网+”不是两套做法加在一起,而是照明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比如,传统的线下流量转入线上,做O2O。
  恐惧何以解除?
  因为无知,所以恐惧。
  按说,互联网时代,信息透明度高了,信息应该更加对称了。然而,较重要的不是信息对称了,而是那些掌握着话题权的互联网大忽悠们,没有把互联网的真相告诉大家。比如,如果照明企业知道互联网企业也有一支庞大的地推队伍,那么照明企业就会认为原来的渠道是互联网时代的优良资产。如果照明企业知道电商其实是拿“去中间化”让渠道就范,那么就不会害怕渠道冲突了。如果知道百度其实是靠打电话营销的,那么互联网就不那么神秘了。
  都说“互联网+”是一把手工程,这倒不假。因为较大的恐惧来自一把手,不管部下多么淡定,只要一把手恐惧,就等于整体公司在恐惧。
  说实话,刚接触对互联网存在恐惧是正常,但是慢慢跟踪一些企业,参与实践,就会发现互联网不值得那么恐惧。
  现在,当照明企业对“互联网+”有恐惧时,其实做法是很传统的:实践是检验真正的标准。拿几个市场试点一下,只要效果好,恐惧立即消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