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守护江河本底 清流回归自然

工人为电站生态流量下泄口采取工程措施

市水务局工作人员密切关注电站生态流量下泄情况

芦山县玉溪河防洪治理工程

雅安拥有极为丰富和优质的守护水资源

  水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江河人类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本底重要物质资源。

  雅安,清流生态魅力之地。回归奔流不息的守护青衣江、水流滔滔的江河周公河,乃至更多的本底大小河流,时刻滋养着这片沃土。清流

  立足于此,回归凭着远高于全国、守护全省水平的江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我市至今已累计建成总装机容量1267万千瓦的本底水电站791座,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民生事业提升改善,清流也为雅安更多乡村和群众能早日脱贫奔康,回归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可靠能源保障。

  依托和保护好水生态环境,实现自身更长远可持续发展,雅安一直在努力。

  早在2007年,我市开始了江河生态流量监管工作的探索创新和实践。同样就在这一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初步建成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控系统。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

  2018年6月4日,全省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问题整改工作会在我市召开。也就在这一天,一套覆盖全市的生态流量监控系统,连带着雅安在生态流量监控中已取得的显著成效,在与会全省21个市州代表眼前跃然呈现,赢得齐声赞叹和连连点赞。

  监管成效 备受瞩目

  在6月4日召开的全省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问题整改工作会中,来自全省各市州的50余名代表,就下泄生态流量监管成效,对我市雨城区的葫芦坝电站、沙坪电站进行现场观摩。

  或仔细浏览电站下泄生态流量保障制度,或参看配套完善的生态流量监控系统,或与电站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每位与会者无不全身心投入。

  这其中,就有来自攀枝花市水务局地电科的王劲文。“在下泄生态流量监管中,雅安始终走在全省各市州前列,不仅实现了硬件设备、软件措施的配套完善,更与河长制有效结合,具有很强的学习借鉴意义。”将挂在墙上的管理制度逐一拍下,王劲文肯定地说。

  有相似看法的,还有乐山市水务局总工程师马杰。早在2016年,他和同事就专程前来雅安取经,学习我市生态流量监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去的也是这两座电站。如今,通过更多学习借鉴,该市水电站生态流量监管工作正有序推进、成效初显。

  这两座电站如何会吸引这么多关注的目光?

  根据市水务局信息显示,葫芦坝、沙坪两座电站分别修建于2006年和2011年,地处我市雨城区周公河珍稀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设立于2002年,截至目前,保护区内原有10座水电站在经过整改后,现存9座正常发电电站(拆除1座)。

  此外,保护区所在周公河为青衣江右岸一级支流,雨城区境内长度为42公里、流域面积296平方公里,汇入青衣江时多年平均流量为57立方米/秒。

  对于这些信息,曾为葫芦坝电站站长,现为沙坪电站站长的廖涛早已熟记于心。“到目前为止,我已累计在这两座电站上班13年,也经历了这两座电站实施生态流量监管前后的变迁。”

  有这样一组数据能给予充分说明。

  实施初,葫芦坝电站减水河段为1公里,下泄流量为1.2至1.3立方米每秒;沙坪电站减水河段为5.7公里,因修建初就配套有生态流量下泄管,下泄流量约为3立方米每秒。

  实施后,两座电站均采用闸门限位方式提升下泄生态流量,葫芦坝电站下泄流量提升至3.81立方米每秒,沙坪电站下泄流量则提升至近8立方米每秒,达到并超过4.71立方米的下泄流量标准。

  下泄流量的提升,对原有减水河道水生态环境有何改善?

  以葫芦坝电站为例,实施生态流量监管前,该电站减水河道水面常年宽度只有约6米至7米,实施后则达到了9米至10米,河道两岸水生态环境已得到显著改善。而在沙坪电站所处的雨城区沙坪镇景春村,这里的村民惊喜地发现,自该电站实施生态流量监管后,在冬季河道水流甚至比电站修建前还要丰富。

  探索实践 从零开始

  “2005年水利部门提出了水电站最小下泄流量,2006年,环保总局印发了《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明确提出了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的要求,而我市水利部门则在2007年,就开始了水电站生态流量监管的实践和探索。

  “我市水资源较大规模开发主要集中在1995年至2010年,基于生态流量监管,主要呈现出开发时间早、单个装机小、点多面广战线长的特点。”

  “在我市初步建成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控系统前,虽有电站主动按要求下泄生态流量,但因缺少配套监管措施,初期整体效果并不明显。”……谈起我市十年来的生态流量监管工作,市水务局水资源科科长何柳,打开了话匣子。

  这是一项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的探索和创新,一切从零开始,困难重重。首当其冲的,就有来自不少水电站业主的不理解。

  高全忠,宝兴县水务局水资源股股长,从事水资源管理工作已十多年。至今,他仍清晰记得这项工作开展初期,与该县水电站业主们面对面时的情景。

  电站业主们的初始态度无不是强硬的:电站建设初并没有这个要求,如实行生态流量下泄,会直接影响到电站经济收入。

  面对业主的们固执己见,他和同事结合相关政策法规,从不按要求下泄流量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如何正确处理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关系等多个方面入手,在一次次换位思考中打开局面,赢得了更多业主的鼎力支持,更为生态流量监管工作的探索实践积累下愈发厚实的经验。

  更多经验的积累和更多成效的取得,同样离不开全市水务系统工作者,以及该项工作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思考和互为联动。

  看依法行政,对全市水电站取水手续进行全面梳理,建立取水用户台账,把严格开展取水许可管理作为生态流量管理主要载体。看抓住关键,综合水务、经信、环保、林业和渔业等部门对江河流量的要求,取其“大者”创新设置生态流量,把科学设置生态流量作为流量管理核心要素。看严格考核,将生态流量监管作为乡级、村级河长巡河重要内容,并将各级河长生态流量监管纳入年终考核。

  体制机制的创新,同样成为我市强化水电站下泄流量管理的努力方向。

  在总结我市水电站下泄流量近十年监管工作经验基础上,由市水务局、市环保局在去年共同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坚强水电站生态流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为我市进一步开展水电站生态流量监管工作提供了依据。

  市人大常委会已在今年将水电站下泄流量监管工作作为主要内容,纳入我市第二个地方性法规《青衣江水环境保护条例》。截至目前,该《条例》已多次广泛征求意见。“待该条例出台,将在有效强化我市生态流量执法依据,以及对该项工作的监管上发挥重要作用。”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十余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这样一份逐次递进、量质同提的喜人成绩单:2007年,在全省率先初步建成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控系统,共有40余座水电站纳入在线监管,并在对一些重要河段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了一定作用。2014年至今,经过两次水电站监控系统再建设,我市符合生态流量监管要求的651座电站,不仅都完成下泄流量工程措施,更是全部纳入了监管范围(在线监管160座,非在线监管491座)。

  生态成效 由点及面

  对已取得生态成效,何柳以向水电站下发的整改通知数量举例。

  根据提供信息显示,去年,我市共对纳入监管电站下达整改通知书220余份。而从今年1月至今,我市共对纳入监管电站下达的整改通知书,总计只有18份。

  “整改通知书的大幅减少,意味着水电站下泄流量监管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在何柳看来,这些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脱水河段已基本消灭,河道减水趋势得到有效扭转;更多清流回归江河干支流,河流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河流生机活力得到初步恢复。

  成效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对此,如今家住姚桥新区正和路一侧的退休老人王志全,就用其实际感受给予有力印证。

  作为一名见证雅安城市发展变迁的“老雅安”,王志全同样见证了青衣江大兴电站流域河道水流的变迁。“实施生态流量监管前,这里的河道水面非常狭窄,河滩上裸露的鹅卵石随处可见,杂草丛生,毫无美感可言。”漫步在今日有着宽阔水面的同一河段,今昔对比下,老人脸上始终带着笑容。

  不仅如此,更让老人感到高兴的,还有我市借力大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精心打造,并已在今年2月正式面向公众开放的桃花岛湿地公园。公园内包括旅雁长滩、特色花田、休闲广场、湖心岛、望江台等在内的12个功能景区,以及金桂、银杏、杨梅等绿植组成的绿化景观,已经成为包括他在内更多市民、游客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

  同样是借力丰富的下泄生态流量,包括雅安中心城区正在开展建设的滨江绿廊、水鸟回归项目,以及芦山县正在实施的玉溪河生态修复项目,更多清流回归后改善了河流生态环境,不仅美化了人居环境,也成为靓丽城市名片中一道全新的风景线。

  与此同时,历经10年间3600多日夜的砥砺前行,雅安之于江河生态流量监管工作的探索创新,以及在实践中取得诸多生态成效,同样也经受住了更多严苛的审视,在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环保部驻西南督察局,以及省水利厅等诸多部门单位检查中获得充分肯定。

  山含玉而生辉,水蕴珠而川媚。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党的十九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面对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更多机遇和挑战,面对生态流量监管中还存在的短板,始终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雅安,如今正以坚决打好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问题整改攻坚战的信心和勇气,将更多探索实践落到实处:强化丰富监控技术和设施,力争早日实现下泄生态流量从“间接定量”到“直接定量”的全面突破;通过“一站一策”提纲的科学编制和实施,对前期已整改措施全面对标,做到问题精准、措施精准,时限精准、责任精准……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孙振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