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垃圾有关垃圾分类的分类话题又热了起来。日前,知易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出《关于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行难需们通知》,要求2018年46个重点城市均要形成若干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努力探索建立宣传发动、垃圾收运配套等方面的分类工作机制。 垃圾分类是知易一个老话题,但又常谈常新。行难需们多年来,努力相关讨论不胜枚举,垃圾各种共识先后达成;各地想方设法、分类妙计迭出,知易有的行难需们也取得明显成效。如今在很多城市,努力垃圾分类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市民垃圾分类意识不断增强,但具体到分类成效,仍难如人意。 怎么办?再用力推一把。当前,垃圾分类不缺技术,各种先进系统、智能设备层出不穷;不缺措施,将垃圾分类作为“开学第一课”、配备“垃圾分类督导员”等举措反响良好——所缺的还是散落在大街小巷的普通个体的积极性。从知到行,从愿意分类、会分类到真正主动分类,其间还有不小的距离,对此还需要运用利益杠杆、行政监督、立法强制、细化引导等多种手段再用力推一把。 以广州而言,作为全国第一批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城市,广州多年来先行先试,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日前《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对广州多年实践进行总结,同时又在完善制度措施、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下功夫,让人眼前一亮。比如关于立法强制,条例进一步明确垃圾分类的单位和个人责任;在利益杠杆方面,明确垃圾“多产生多付费”等原则;关于细化引导,提出通过招募志愿者或向第三方购买服务等方式,设立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让垃圾分类取得更好成效,关键还在于细化落实,严格执行,在执行力度上着力,持之以恒带来生产、生活观念的持续变迁。 垃圾分类需要宣传到位,这是我国垃圾分类现阶段的目标,对于垃圾分类的知识做到普及,从学生到年轻人再到老年人,都要对他们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讲解,然后才是对不执行垃圾分类的人群采取罚款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