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小黄人”骑游 重新触摸古城

历史书上说,小黄人宋元时期的骑游泉州,是重新与埃及亚历山大港相媲美的“东方第一大港”。城南的触摸“聚宝街”正是得名于当时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金银珠宝、绸缎布匹、古城香料药材、小黄人茶叶瓷器等都汇聚在此。骑游

与此同时,重新“市井十洲人”也将各自弥足珍贵的触摸宗教文化瑰宝留在这里,在岁月的古城交织中,它们与泉州本土信仰交相辉映,小黄人久而久之,骑游造就了今日独具魅力的重新泉州宗教景观。

90后的触摸卷卷因为工作的关系,享受的古城是轮休制度,原来碰上轮休日在工作日的时候,除了宅着陪伴家人,就不怎么爱出门。但自从“小黄人”出现,卷卷就多了一个好伙伴,空暇的时候,带着“小黄人”绕着老城走一圈也是一种极好的放松方式。

“家住西街,所以,‘西街、开元寺、钟楼、中山路、府文庙、清净寺、天后宫’ 是我常走的线路。”开朗的卷卷边骑边说。

从开西街到南门,短短3公里,骑着轻便快捷的“小黄人”一路过去,佛教、基督教、儒教、伊斯兰教、道教不同信仰扎根于此,却相处和睦。

对于卷卷来说,每一条街巷都承载着满满的回忆。

西街,最怕上班的时候遇上勤佛日。作为泉州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每月廿六,开元寺内,香火缭绕,信徒们手举香火虔诚跪拜,嘴里念叨的是对平安、幸福、美满的祈祷。寺外,小小的西街早已被凌晨占位的摊贩、陆续赶来的香客和慕名而来的游客挤得水泄不通。

“小时候喜欢新鲜,总是跟着大人在泉州城内到处拜拜;青春期的时候还被大人拉着一起去,心里满是抗拒;长大后,慢慢懂得那不仅仅是祭拜,更是泉州人的信仰,才真正感受到泉州作为世界宗教博物馆的兼容并蓄。” 此时,一阵微风吹过,这个90后女孩轻轻拂了下脸上的细发,眼睛里闪现的却是对这座千年古城的满满温柔。

一路伴着清脆的“叮叮~”,穿过中山路,泉南教堂的歌声响起,即便是前行了十几米依然余音尚留。

在中山路与新门街交叉路口左转,很快就到了府文庙,夏季的府文庙广场上有纳凉闲聊的人们、跑跳不停的小孩儿,古厝内有绕梁三日的南音演奏。动静皆宜,“即使听不大懂咿咿呀呀的南音唱腔,夏天的晚上坐上一会儿、听上一曲也能平静许多。”卷卷将这归结为“泉州人骨子对传统乡音的认同感。”

再往前,便是终年香火旺盛的关帝庙了。“家里的长辈常常来这求签,听说很灵验,然而为什么很灵验却不得而知。”卷卷相信信仰,但不大信所谓的求签,她更相信的是“爱拼才会赢”这句闽南俗语。

不同于泉州其他庙宇里的终日袅袅香火,时间仿佛在关帝庙左侧的清净寺里静止了。它是“海丝”在中国的阿拉伯记忆,它是泉州辉煌历史的见证者。

城里的老人说,清净寺的石构建筑非常牢固,即使是四百多年前发生的大地震,也没能把它摧毁。而这,也让它成为中国东南沿海仅存的、非中国宫殿式建筑风格的清真寺。

从涂门街往民权路走,再过天后路,穿街过巷,首先看到的是的城南的“德济门遗址,宋元时船舶来货和外销产品大多通过德济门进出泉州城。正对面便是天后宫了。

最热闹的就属每年春节期间,泉州、澎湖两地天后宫开始联合举行“乞龟祈福”民俗活动了。米龟是由两岸共同制作。

把米龟从头到尾摸个遍能祈求新的一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兴旺。说着,卷卷脱口就念了出来:“摸龟头盖大楼,摸龟嘴大富贵,摸龟身大翻身,摸龟脚吃不干,摸龟尾吃到有头有尾。”

时至今日,很多历史遗迹早已被摧毁,很多民间文化也随时间的推移慢慢消逝,很庆幸,泉州依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续写着“海丝”传奇。更幸运的是,“小黄人”的出现让我们的生活节奏慢了下来,我们也能多一种方式重新触摸这座城市。

分享到: